首页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及其全球意义”年度进展会议召开

时间:2014-04-09 12:00

2014年3月16-17日,由我校作为依托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及其全球意义”2013年度进展会议在我校中关新园召开。

项目执行以来,顺利完成了前四年的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进展包括:优化了大气CO2浓度网络化观测布局,建立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观测流程和方法,将温室气体浓度高精度观测数据纳入温室气体全球数据中心(WDCGG)数据库,并有一系列观测数据应用于多项国际报告和数据产品;基于观测数据及生态系统过程模型对全球碳源汇特征进行了评估;通过在典型生态系统基准点开展碳循环各组分精细计量,初步建立了国家尺度碳源汇估算校验基准点网络及若干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通过森林、草地和农田水热和养分控制实验,初步阐明了碳源汇形成和调控机制;中国区域高分辨率碳循环各组分分布图的研编进行顺利;整合并发展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AVIM2和AGRO-C);评估了造林/再造林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并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源汇进行了预测。

截止2013年底,项目已经发表和已被接受的论文共计120余篇。其中,SCI收录85篇。项目在全球和中国森林碳收支整合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并在Science、Nature、PNAS、Ecology Letters等顶级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处长张峰、基础研究司副处长王静,我校科学研究部副部长韦宇、重大项目办主任张琰,项目专家组张新时院士、蒋有绪院士、丁一汇院士、陈泮勤研究员、李克让研究员、于贵瑞研究员、白永飞研究员,项目首席科学家方精云院士及各课题负责人、研究骨干和研究生90余人参加了会议。

张峰对该项目在全球变化方面做出的贡献给予肯定,并指出要在今年结题之前对现有成果进行凝炼,推出集成性突破性的代表成果。项目专家组全面聆听了各课题负责人的总结汇报,并从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研究水平及创新性、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评价。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各课题很好地完成了研究计划,进展顺利。同时也对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项目层面凝炼研究的亮点,紧扣主题,进一步明确项目成果的全球意义;考虑人为因素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作用;考虑项目研究成果的国家服务性,能够为政府部门的政策提供建议。

合影

本文来自北大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