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博士生王少鹏参与发表Science文章
时间:2012-07-11 12:00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传统观点认为生态位分化是物种共存的基础。然而,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中性理论却认为物种共存是随机现象;物种的生态位分异对很多群落过程没有影响。自中性理论提出开始,它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既有赞扬又有批判。
6月29日出版的最新一期Science,发表了生态学系博士生王少鹏参与一项评论研究(Technical Comment on “Global Correlations in Tropical Tree Species Richness and Abundance Reject Neutrality”),该研究主要针对著名生态学家Robert Ricklefs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有关生物多样性中性理论的文章进行探讨。本研究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由于在中性群落中种群动态较慢,大陆分离后科的多度可能在很长时间尺度上保持原有的相关性;根据中性理论中“种化速率与多度呈正相关”的假设,这将导致物种丰富度的相关性。该文章由普林斯顿大学美国科学院院士Stephen Pacala教授牵头完成。同期发表的,还有3篇来自其他单位的评论以及原作者Ricklefs等的回复。Ricklefs 和Renners回复中认为,虽然理论研究证实了中性模型的解释力,但模型假设的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王少鹏同学是生态学系09级博士生(指导教师方精云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理论研究。2010-2011年,曾在普林斯顿大学Stephen Pacala实验室访问一年。
该文章链接: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36/6089/1639.4.full.pdf